<th id="ryjda"></th>

    <strong id="ryjda"></strong>
        網站首頁  |  歡迎訪問衡陽市中心醫(yī)院官方網站 圖書館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重塑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 

        發(fā)布時間:2008年4月15日 預覽:15256

        (2008-04-12)
        ● 薛力(北京)
         
           又是清明節(jié),中國各地龐大的掃墓隊伍,連同重修孔廟、春節(jié)的爆竹開禁等,彰顯了文化傳統(tǒng)的回歸。但除了“撿起”以前的風俗習慣外,中國還缺少什么?這涉及到一個重大問題:在物質日漸豐裕的情況下,如何重塑中國人的價值觀?即,如何在融合現代性的條件下確立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
          人類在其漫長的歷史中,僅僅是在晚近以來很短的時間里才解決了大部分人的溫飽問題。這端賴以工業(yè)化、城市化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之實現。通過發(fā)達的社會分工、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生產和飛速的科技進步,人類的物質生產能力極大提高。其結果是,現在的發(fā)達國家雖然農業(yè)人口僅占1-3%,依然有能力大量出口糧食,大部分人口則轉而致力于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精神生活的充實。
        忽視了生活的終極價值
          一般而言,對于人來說,精神滿足比物質滿足更為重要,在現代社會以前,大部分人不得不疲于物質生活的追求罷了。但現代化依然有重大的不足,最主要的一點是,沒能解決“生活的終極價值和生命的終極意義何在?”從根本上說,這個問題無法解決。
          眾所周知,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信仰宗教,可宗教信仰屬于情感范疇,根本經不起理性的拷問,但這個次優(yōu)選項卻是人類迄今所能找到的最優(yōu)答案。所以,即使到了科學高度發(fā)達的21世紀,大部分人依然是:通過信仰并不存在的各種神來解決生命的意義這一問題。正是基于這一點,著名的人類學家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才斷言,現代人并不比古代人聰明,世界上的所謂進步,不過是人的不變的能力在不斷與新的客體進行著搏斗。
          對于宇宙而言,人是渺小的,但渺小而有限的人類卻一直在追求偉大而無限,以此展現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這是人性的普遍特點。只有物質生活的豐富而沒有超越個體的價值追求,通常會導致生命的虛無,精神空虛由此產生。所以,有的人雖然貧窮,卻具有國家與世界情懷;許多人在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后,轉而追求普世情懷;更多的人,不管是否有宗教信仰,在自己追求溫飽的過程中也會對弱者施以援手。
          天人合一乃中華文明視野的世界觀,它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都應該符合“天道”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并存。這一文明綿延數千年,展示了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內在的合理性。但在與西方現代工業(yè)文明的碰撞中,卻暴露了其軟肋:未能通過快速的科技進步、大規(guī)模的工業(yè)化生產和發(fā)達的社會分工來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缺乏基于現代工業(yè)的軍事能力,政治制度壓制人的思想和公民權利。
          20世紀中葉,中國解決了國家的軍事能力和政治制度問題,但在經濟的現代化上走了一大段彎路,片面強調重工業(yè)的發(fā)展而忽略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直到20世紀下葉,才意識到工業(yè)化加上城市化是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注重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中國解決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和居住問題,初步樹立起了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而全面的現代化還要經過至少兩代人的努力才能實現。
        美國式生活方式的陷阱
        現在的問題是,生活得到改善的國人邁入了片面追求物質豐裕的誤區(qū),相當部分的中產階級(或曰中間階層)以及初步擺脫貧困的人群紛紛把豪車大屋當作自己的生活追求。殊不知這是一個“美國造”的現代性陷阱(trap in modernity),這種生活方式是靠高能耗、低稅率、透支未來、美元的國際地位等等來支撐的,根本不具有普適性,也是不可持續(xù)的。發(fā)達國家(如歐洲與日本)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并采取措施避免走上這條道路。美國的生活方式在中國更不具有可行性。且不說中國的人均收入才美國的二十分之一,未來只要有一半的中國人像美國人那樣消耗能源,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所有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40%)估計也沒法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處于急速發(fā)展與轉型期的中國,面臨著價值觀的重塑和身份的再定位:
          首先,在國家層面上,需要確定何為“中國性”(Chineseness),即“中國精神”是什么?它必須是自己獨有的,同時又包含一些普世性的成分,這樣才能用于給自己定位并對全世界產生吸引力?;凇爸袊瘛钡膰覒?zhàn)略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并為世界所承認。
          其次,在個體層面上,需要確定何為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源自文化,而文化可以分為兩個部分:普適性的部分和獨特性的部分,前者使得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成為可能,后者則構成不同文化的特征。中國人之為中國人,主要不是因為居住在東亞,也不是因為具有黑頭發(fā)黃皮膚,而是因為它綿延5000年的文化。但20世紀的風云激蕩,加上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使得中國人成為“有知識沒文化”的群體。
        構筑起完整的“中國精神”
          對于普通人而言,可能尚未確立或牢固樹立起相應的價值觀,精神信仰近乎真空或不夠充實。國人現階段過度追求物質上的滿足,總體上缺乏終極關懷,其原因除了美國生活方式的影響外,或許與此也有相應的關連。考察世界歷史不難發(fā)現,物欲膨脹而精神貧瘠,是現代化過程中階段性的必然伴生物。
          過度追求物質滿足的做法不可取,精神追求又由于價值觀的闕如而難以實現,那應該怎么辦呢?答案是,還是要回到價值觀的重塑上來。國家層面上,通過結合傳統(tǒng)文化精華、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發(fā)展起來的創(chuàng)新意識、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開放思想以及西方文化中的合理成分等四個方面,構筑起相對完整的“中國精神”,據以確定國家身份,引導人民,構建國家戰(zhàn)略。
          個體層面上,不排斥外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但更要體認以儒道陰陽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在結合傳統(tǒng)與外來思想的過程中,確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生活準則:既要仁愛禮智信,也要平等博愛民主;以天人合一與可持續(xù)相結合為情懷,物質享受但求節(jié)制有度,把更多的時間與能力用于思考、閱讀、運動、幫助他人等使精神愉悅的活動中。
        ·作者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
         
        青青草原一区二区三区,99r精品视频只有精品高清6,国产成年无码AU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亚洲18禁在线 少妇爆乳精品无码av专区 亚洲日韩欧美人妻

          <th id="ryjda"></th>

          <strong id="ryjda"></strong>